前赤壁赋原文朗读,高明解答解释落实

前赤壁赋原文朗读,高明解答解释落实

刘腾王 2024-11-22 百科资讯 20 次浏览 0个评论

前赤壁赋原文朗读,高明解答解释落实

前赤壁赋

苏轼

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,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。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。举酒属客,诵明月之诗,歌窈窕之章。少焉,月出于东山之上,徘徊于斗牛之间。白露横江,水光接天。纵一苇之所如,凌万顷之茫然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,而不知其所止;飘飘乎如遗世独立,羽化而登仙。

于是饮酒乐甚,扣舷而歌之。歌曰:“桂棹兮兰桨,击空明兮溯流光。渺渺兮予怀,望美人兮天一方。”客有吹洞箫者,倚歌而和之。其声呜呜然,如怨如慕,如泣如诉,余音袅袅,不绝如缕。舞幽壑之潜蛟,泣孤舟之嫠妇。

苏子愀然,正襟危坐而问客曰:“何为其然也?”客曰:“‘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’,此非曹孟德之诗乎?西望夏口,东望武昌,山川相缪,郁乎苍苍,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?方其破荆州,下江陵,顺流而东也,舳舻千里,旌旗蔽空,酾酒临江,横槊赋诗,固一世之雄也,而今安在哉?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,侣鱼虾而友麋鹿,驾一叶之扁舟,举匏樽以相属。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。哀吾生之须臾,羡长江之无穷。挟飞仙以遨游,抱明月而长终。知不可乎骤得,托遗响于悲风。”

苏子曰:“客亦知夫水与月乎?逝者如斯,而未尝往也;盈虚者如彼,而卒莫消长也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,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;自其不变者而观之,则物与我皆无尽也,而又何羡乎!且夫天地之间,物各有主,苟非吾之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。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,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,而吾与子之所共适。”

客喜而笑,洗盏更酌。肴核既尽,杯盘狼藉。相与枕藉乎舟中,不知东方之既白。

译文

壬戌年秋天,七月十六日,我同客人乘船游赏在赤壁水道的下游。清风缓缓吹来,江面水波平静。于是举杯邀客人,吟诵着明月诗篇,吟唱着窈窕这一章。不一会儿,明月从东山上升起,在斗宿与牛宿之间徘徊。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,江光连着天际。我们任凭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,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。多么广阔浩渺呀,像是在天空中驾风遨游,不知船将停留在哪里;多么飘然恍惚呀,我们好像独立于世,离开了人世,成了神仙,登上仙境。

在这时候,酒喝得特别高兴,敲着船边,拍打着船舷,朗诵着诗文。朗诵的是:“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,划破月光啊,在明净的水里相互激荡。多么深远啊,我的情思,眺望美人啊,在天的另一方。”有会吹洞箫的客人,倚着歌声吹箫伴奏。箫声呜呜呜,像是怨恨,又像是思慕,像是哭泣,又像是诉说,余音悠扬,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绵绵不断。能使深渊中的潜藏着的蛟龙起舞,使孤舟上的寡妇啜泣。

我忧愁地样子,整理好衣裳,端正地坐着,问客人说:“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?”客人回答:“‘月光明亮星星稀少,乌鹊向南方飞去’这不是曹孟德的短歌吗?向西望是夏口,向东望是武昌,山川相连接,一片郁郁葱葱。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打败而困在赤壁的地方吗?当他攻陷荆州,攻下江陵,顺江东下的时候,战船连接千里,旌旗遮蔽天空,在长江上洒酒,横着长矛吟咏诗歌,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,然而今天在哪里呢?何况我和您在江边捕鱼砍柴,以鱼虾为伴侣,以麋鹿为朋友,驾着一叶小舟,举起杯盏相互劝酒。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,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米粒。唉,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,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。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,和明月一起长存。明知道不可能轻易得到,只好把感慨寄托在悲凉的箫声上。”

我回答说:“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?水象不断流逝,其实并没有真正流去,月亮象不断亏损,其实也没有真正消损。原来它们都是不断变化的,可又没有真正变化,这就是从事物不变的一面来看它,那么天地万物,连眨眼的功夫都不曾保持过原状;从事物变化的一面来看它,那么天地间的事物,连极短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。可见,从事物不变的一面来看它,那么天地万物同我一样都是永恒不变的,有什么可羡慕的呢?再说,天地之间,万物都有各自的主人,假如不是自己的,即使分毫不少,也不能强取。只有江上的清风,和山间的明月,耳朵听它,就会听到声音,眼睛看它,就会看到色彩,得到它,无人禁止,享用它,无穷无尽,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,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有的。”

客人高兴地笑了,洗净酒杯重新斟酒。菜肴果品都已吃完,杯盘杂乱地放着。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,不知不觉东方已经发白了。

此赋通过月夜泛舟、饮酒赋诗引出主客问答,然后围绕“明月”与“江水”展开议论,最后客以主以“风”作结。全文融情于景,借景抒情,情景交融,充满了诗情画意。

《前赤壁赋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——被贬谪黄州期间。元丰二年(1079),因“乌台诗案”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,先后下狱一月,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。从政治上的失意者变为赤壁山畔的骚客。这种心情缺泛于两赋中,但两赋并不完全一样。《前赤壁赋》比较客观地表达了作者当时复杂的感受,从宇宙的变迁谈到人生的哲理。

《前赤壁赋》有风有月,有江有水,有客有主,而主客问答的体式,纵横恣肆的语言,又体现了赋体物的特点。在句中“客”与“苏子”问答,“客”由“乐”而“悲”,“苏子”由“悲”而“喜”,情绪的变化波澜起伏。同时,景物及赋体的形式与内容完全一致,句句均是写景,句句又均是在抒发作者的情。全文以景生情,融情于景,通篇没有议论,而以抒情和描写组成,这是赋体的传统写法,又是这篇赋的特色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山东窗口传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前赤壁赋原文朗读,高明解答解释落实》
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Top